近日,多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学生在社交网站上“吐槽”,称与其他学校相比,若挂科,自己学校重修学分的费用颇高。爆料者贴出的截图显示,艺术类专业的专业课重修费为200元/学分,普通类专业的专业课及公共课重修费为180元/学分。有学生称,为此需缴纳数千元重修费。此事引发众多网友的热议,将“高价重修费”送上了微博“热搜”。(10月31日澎湃新闻)     受访者展示了前两天辅导员在班级群内发布的“关于重修缴费的通知”。受访者供图     对此,川影学院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对于网传的“高额重修费”,学校的收费标准是符合规定的,提高重修费的初衷之一也是希望督促学生勤勉学习。     这所大学单方面提高重修费,从200元/科改为了200元/学分,按照每科2学分的平均学分来算,重修费相当于涨了两倍。对于这样的既定事实,学校给出的理由是督促学生学习,这未免有些过于生拉硬扯了吧?     要知道,督促学生勤勉学习本身就是大学的重要教育任务,既然带有教育色彩,那具体的督促路径,便也得寄托于说理等春风化雨般的层面。而纯粹靠让学生多交重修费,来倒逼学生好好学习,我们先不提方式方法层面的简单粗暴,就单纯从效果来说,真能起到督促作用吗?     怕是不然。这样的操作路径,不仅不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引导和合理的倒逼,反而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抗”。现在,学生们将“高价重修费”这事闹到了舆论场,就是最好的现实例证。如此僵局,跟“督促学生”的初衷也怕是产生不了一丝关系。那这样的初衷表达,便难掩“冠冕堂皇”的倾向,最缺的便是真实本质。     再来聚焦“重修费”本身,不否认,《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改按学费制收费后,高等学校可以对补考后仍不及格、需重新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收取学费”。这验证了重修费现实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通知中也表明,严禁高等学校以改按学分制收费为名,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或收取其他名目的费用。     而这里的“严禁”,说的不就是这所大学提高重修费的这种情况?不过,这所大学一直表示收费标准是符合规定的。国家层面的通知还指出,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必须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且重新学习的学费标准不得超过原来学习该门课程的费用标准。学校只需要对标这两点,回复学生即可,到底是符合规定,还是变相提高收费标准,便一目了然。     虽然重修费还在一些高校中存在,但实际上80%以上的学校已经取消,或原则上取消了重修费的收取。因为不管怎么说,这重修费的存在,都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很多大学生的负担,而其实质作用除了学校多赚点钱也没其他的。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伤害”的层面要大于所谓的“督促学习”。而且,在现实情境中,这“弊大于利”的重修费,也并非不可替代,完全可以通过更严苛的学位制度、考评制度和补考制度来取代,后者的效果不仅更好,而且抹去了那些负面效应,何乐而不为?     就拿四川的这所大学来说,既然目的是督促学生勤勉学习,现实中也有有效且无公害的方法路径,那为什么不用?反而要去碰“重修费”这根钉子?其实答案并不难解,从该学校其他方面的收费标准上,便能窥探一二。     比如,在学生眼中过贵的水电费,贵的不是均价,而是学校会给用水量加码,便出现了“一个寝室用100吨冷水”的奇葩戏码;每个人都要交的“汽车驾驶培训费”,连学过车的也不放过;还有“电视使用与收视费”,就算不看电视也要收这费用;学校也会强制每个大一新生必须充饭卡1000元,此后每学年必须充500元。     这些收费细节如果属实的话,那这所学校真的是掉钱眼里去了,是在想方设法的捞学生钱。在这种状态下,该校的教育质量、治学本领和育人的价值观,也容易让世人生疑,往“卖学分”方向浮想联翩。     回过头来与这所学校那高价重修费相联系,“为督促学生”的可信度便更低了,怕只是幌子罢了,而真正的目的,便逃不过“唯利逐利”的标签。既然如此,那这所学校确实该“三省吾身”,重塑教育初心和育人追求,别沦为“既教不好学生又让学生多花钱”的尴尬境地。(默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