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招渣体质”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4-14
在咨询过程中,常常听到有女孩自称自己是“招渣体质”。调侃自己遇到的都是“渣男”。其实,从本质上就是在这段关系里,他不尊重你。曾经有个女孩告诉我说:她遇到的每一段关

在咨询过程中,常常听到有女孩自称自己是“招渣体质”。调侃自己遇到的都是“渣男”。

其实,从本质上就是在这段关系里,他不尊重你。

曾经有个女孩告诉我说:她遇到的每一段关系,都是以对方嫌弃她、背叛她而告终。好像一直都有一个声音在提醒她:你做得不够好,要是你能做更多忍让和牺牲,我们的关系就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了。

听到这里,我就忍不住问她:“你是怎么挑选恋爱对象的?”

怎么避免“渣关系”?怎么避免“被渣”?这个问题倒回源头,就是“在一段长期关系里,你是怎么分辨这个人到底适不适合我?”这个问题的判断维度是非常多元的,于是我们把这个最重要的阶段拿出来单独讨论。

如果用框架思维去恋爱,可以大概率避免感性判断,而是理性分析这段关系是否适合自己,以及怎么维系才能更长久?

也许你会说,这样不就少了激情,像考试评判标准一样谈恋爱?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找对象是跟着感觉走。

当遇到那个人,和对方聊天,彼此眼神交汇,甚至并肩走在一起的心动,大概率你会被情感牵着走,情绪会有偏差,认知会有遮蔽,你很难去判断这个人到底和自己是不是合拍,情到深处甚至会找很多理由去论证跟他在一起很开心,所以很适合在一起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所以我们需要脱下这副热恋中的有色眼镜,用框架思维的放大镜审视自己和这段关系。

恋爱框架思维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我们去观察一个人,常常是由外及内的,他的身材、相貌、穿搭的品位,甚至他的朋友圈秀的是哪里的旅游照等等,这一切视觉和触觉能感受到的东西,都处于“感知层”。再往深一层,我们会问对方的职业、爱好,或者做过什么事来判断他,这就是第二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甚至被角色所驯化,而且我们也是用各种角色来定义自己的。比如你是职场文员,你的上司是一个健身爱好者,妈妈是公务员,你的相亲对象是一个刚刚退役的军人等等。

我们在跟对方相处时,都能明显感觉到对方的角色痕迹。你们在约会交往相处时,谈论什么内容,该用什么态度,如何做事,都是被“情侣”角色所控制。

如果你只是在角色扮演里去了解一个人,你只能看到他想展示的那面给你看。但除了作为你的伴侣,他还有很多种角色,比如公司的职员、上司、父母的儿子以及兴趣爱好组织的发起人。

其实基于单维的角色对接,是没办法达到彼此深入了解,走进更深层关系的。

以上这两层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要了解一个人和走入深层次关系——就要从第三层开始。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比如一个人的精神资源、财富资源、人脉资源,每一个人资源层都不一样,甚至有质量级的差别,而往往资源是一个很难去估量的维度。

我们可能曾经都是相同的角色,但是我们会因为背后这层资源结构的不同,往往走向不同方向,成为不同的人。

比如小时候,大家坐在教室里,彼此是同学关系,在办公室里,大家都是同事关系。但是每一个人的出生背景、精神资源都不一样,资源结构往往是像潮水一样,推动每一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它是成为某个角色背后的力量。

其实到了这一层,很多人已经不会去观察判断了。如果只是按照当下的外表和角色去判断,很难去思考到底是什么推动Ta走到这一步的,别忘了,Ta现在所处的一切,都是过往的累积。

第四层:存在感和能力圈

存在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根本认知的“指南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他对未来的规划。回顾一段关系,很多女性都只是希望自己拥有一段甜甜的恋爱,至于对方要成为怎么样的人,好像和我没多大关系。

想要一段甜甜的恋爱,其实潜台词是:我希望对方能对我付出、包容、疼爱。这只是用索取的姿态去恋爱,而不是主动去了解对方,什么状态下他会烦躁不安,什么状态下他会兴奋有激情。

人和人之间对存在感的满足要求千差万别。有的人觉得在一段关系里,对方能对我足够的包容和安全感,我在这段关系就满足了。但有些人觉得除了在两性关系,我还要在职场、行业、以及社会中获取影响力,受到别人的尊重,看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感。

为了满足自己的“存在感”,就得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这就是在奋斗拼搏中训练自己的“肌肉”。而一旦存在感被满足,能力圈也会相应地停滞。

我们在把一个人,从外到内的捋一遍,当看到一个人的样子、相貌、着装、举止,还有包裹着他各式各样的角色,“感知层”和“角色框架层”其实都是被动产生的结果。而“资源结构”到“存在感和能力圈”,越往内部走,主动性越强。

如果我们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就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层,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

找回你判断亲密关系的“指南针”

回到最初的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判断一个人的标准是有偏差的,或者是浅层的,才总是屡屡被伤害。

如果你只是想谈谈恋爱,并不想拥有跟对方的未来深层勾连和培养长期关系,那么最表层的“感知层”就够了。但是如果你想要结婚,判断一个人的“存在感”才是更加重要的东西。

其实去了解一个人最深层的存在感是很困难的,换个说法就是“三观合不合”。没有一个人是完全适配另一个人的“完美产品”,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动力。

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明确彼此能否一起拥抱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在变化的路上,彼此变得更加适配,这才是真正磨合的过程。(钟紫婷)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