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正是温室大棚草莓上市的季节,在位于灵武市郝家桥镇的夏能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里,午后的暖阳透过塑料膜照进大棚,浓浓的果香充斥四周。在大棚打工的村民们放下手中的农具,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听志愿者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道路交通安全和健康科普知识。 宣讲形式接地气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来自灵武市委党校的孙冬梅声情并茂地宣讲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一个个“大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活讲深讲透,让大家喜欢听、记得住、能领悟、会运用。“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灵武市融媒体中心志愿者王雨的一首《万疆》让大家眼前一亮,随着歌曲的节奏一起打起了节拍。以往会议室里的“排排坐”宣讲不见了,变成了更接地气的“上门”讲。对于这种别样的宣讲形式,此次宣讲小分队负责人孙冬梅表示,“我觉得通过这种新颖接地气的方式,可以把党的理论政策真正送进老百姓的心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唱”得动听,也要“说”得好听。志愿者张宁强是灵武市安达出租车公司负责人,他结合工作实际,用案例+普法相结合的方式讲起了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风趣幽默的宣讲加上互动体验,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品尝到一顿交通安全知识“大餐”。“老师讲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特别实用,以后不论是骑自行车还是电瓶车,都要注意交通安全。”夏能农业产业园基地工人郑海忠说。 理论课堂搬进田间地头 夏能农业产业园是灵武市挂牌成立的第5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结合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和移民村群众就业需要,这里发挥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贴近群众的优势,把理论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设在生产一线,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产业园负责人告诉,附近泾灵南村和北村在这儿打工的移民群众很多,大家一年四季都在大棚里忙活,没有时间去村里听宣讲。自从挂牌后,灵武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积极对接群众需求,文明实践宣讲小分队的志愿者们走进温室大棚,在田间地头把党的创新理论与普法宣传、健康教育等内容结合起来,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作为全区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灵武市着眼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利用各类现有公共服务阵地,建成活动场所固定、基础设施完善、实践功能突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99个,实现市、乡(镇)、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0%全覆盖。今后,灵武市还将继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的主阵地作用,吸纳更多青年教师、群众“明星”主动参与,不断壮大党员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青年讲师通俗讲、“百姓名嘴”常态讲的多层次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也更有温度。( 李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