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处理生活垃圾2284吨,我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突破历史新高。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长有直接关系,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产生量,因此推行势在必行。“垃圾分类的根本意义就是源头减量。”银川市市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做好垃圾分类才能将资源更加有效地利用,才能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文明程度为城市循环发展尽一份力。 合理利用将垃圾变废为宝 银川市平时每天产生垃圾约1500吨,进入夏季以后垃圾产生量便逐月上升,最终今年的峰值达到了日产2200多吨。银川荣洁生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夏季产生的垃圾近六成是瓜果蔬皮,这部分湿垃圾的含水量极高,没有经过分类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也很难进行焚烧,大大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效率。 为此,市政部门在推行垃圾分类时,将厨余垃圾作为最难收集的部分,重点向市民宣传推广,涌现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兴庆区胜利街颐水园小区,市民刘女士每天将自己家的瓜果皮、菜叶子集中起来送到小区的“好氧堆肥”示范点,家里的生活垃圾一下子就少了很多。“过去每天扔垃圾都有两大袋子,现在一小袋子就够了,也不用每天都倒垃圾了。”刘女士说,坏了的菜叶也不用扔了,投放在堆肥箱里,变成肥料后还能拿回来养花。瓜皮果核也都能变废为宝,又环保又省钱。 一个小小的堆肥房,经过几轮“技术改造”,就能达到有效通风、缩短堆肥时间、显著改善异味、开放式自取肥料的效果。“好氧堆肥”行动让颐水园小区居民家中的厨余垃圾有了新归处。小区物业还给堆肥箱配了“箱长”,负责堆肥箱的日常卫生和正常运行。胜利街街道办事处物业办主任李海军告诉,在通气好、氧气足的条件下,好氧菌对废物进行吸收、氧化以及分解,堆肥所需天数短,臭气发生量少,是堆肥的首选,“颐水园小区经过近一年的推广,居民对‘好氧堆肥’行动已经有了较高的参与度。” 创新方法提高居民积极性 在银川市西夏区217小区内,逛了半天却看不到一个垃圾桶,每天7时至9时、18时至20时小区居民会在固定时间排队扔垃圾,垃圾提前分类好,只需要按类投放就行。“这是一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推行垃圾分类更加困难,居民长期养成的习惯一时很难改变。”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办217社区负责人说,社区以党建引领“红色先锋”推动“绿色环保”理念,借助老旧小区改造的绝佳契机,将闲置彩钢房再利用,改造成为便民驿站,设置可回收物回收点和积分兑换处;将废弃车棚建设为217爱益起“阳光坊”,内设“绿植坊”“酵素制作坊”“手工坊”等区域。 |